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序
大唐兴善寺大广智不空三藏和尚碑铭 中唐 · 严郢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七十二
和尚讳不空西域人也。氏族不闻于中夏。故不书。元宗烛知至道。特见高仰。讫肃宗代宗三朝。皆为灌顶国师。以元言德祥。开右至尊。代宗初。以特进大鸿胪褒表之。及示疾不起。又就卧内加开府仪同三司肃国公。皆牢让不允。特锡法号曰大广智三藏大历九年夏六月癸未灭度京师大兴善寺代宗为之废朝三日。赠司空。追谥大辩正广智三藏和尚。荼毗之时。复遣中谒者赍祝文祖祭。申如在之敬。睿词深切。嘉荐令芳。礼冠偫伦。举无与比。明年九月。以舍利起塔于旧居寺院。和尚性聪朗。博贯前佛万法要指。缁门独立。邈荡荡其无双。稽夫真言字义之宪度。灌顶升坛之轨迹。即时成佛之速。应声储祉之妙。天丽且弥。地普而深。固非末学所能详也。敢以概见。序其大归。昔金刚萨埵亲于毗卢遮那佛前受瑜伽最上乘义。后数百岁。传于龙猛菩萨。龙猛又数百岁。传于龙智阿阇黎。龙智传金刚智阿阇黎金刚智东来。传于和尚和尚又西游天竺师子等国。诣龙智阿阇黎扬攉十八会法。法化相承。自毗卢遮那如来貤于和尚。凡六叶矣。每斋戒留中。导迎善气。登礼皆答。福应较然。温树不言。莫可记已。西域隘巷。狂象奔突。以慈眼视之。不旋踵而象伏不起。南海半渡。天吴鼓骇。
以定力对之。未移晷而海静无浪。
其生也。母氏有毫光照烛之瑞。
其殁也。精舍有池水竭涸之异。
凡僧夏五十。享年七十。
自成童至于晚暮。常饰供具。
坐道场。浴兰焚香。
入佛知见。五十馀年。
晨夜寒暑。未曾须臾有倾欹懈倦之色。
过人绝远。乃如是者。
后学升堂诵说。有法者非一。
沙门惠朗。受次补之记。
得传灯之旨。继明佛日。
绍六为七。至矣哉。
于戏法子。永怀梁木。
将纪本行。托余勒崇。
昔承微言。今见几杖。
光容渺漠。坛宇清怆。
篹书昭铭。小子何让。
铭曰。呜呼大士。
右我三宗。道为帝师
秩为仪同。昔在广成
轩后顺风。岁逾三千。
复有肃公。瑜伽上乘。
真语密契。六叶授受。
传灯相继。述者牒之。
烂然有第。陆伏狂象。
水息天吴。慈心制暴。
慧力降愚。寂然感通。
其可测乎。两楹梦奠。
双树变色。司空宠终。
辩正旌德。天使祖祭。
宸衷悽恻。诏起宝塔。
旧庭之隅。下藏舍利。
上饰浮屠。迹殊生灭。
法离有无。刻石为偈。
传之大都。建中二年岁次辛酉十一月乙卯朔十五日已已建。
西京兴善寺传法堂碑铭819年 唐 · 白居易
 出处:全唐文卷六百七十八 创作地点:重庆市重庆直辖县行政区划忠县
王城离域有佛寺号兴善寺之坎地。有僧舍名传法堂。先是大彻禅师晏居于是寺说法。于是堂因名焉。有问师之名迹。曰号惟。姓祝氏衢州西安人。祖曰安。父曰皎。生十三岁出家。二十四具戒。僧腊三十九报年六十三终兴善寺。葬灞陵西原。诏谥曰大彻禅师元和正真之塔云。有问师之传授。曰释迦如来欲涅槃时。以正法密印付摩诃迦叶。传至马鸣。又十二叶传至师子比邱及。二十四叶传至佛驮先那。先那传圆觉达摩达摩传大宏可。可传镜智璨大医信传圆(一作大)满忍。忍传大鉴能。是为六祖。能传南岳让洪州道一。一谥曰大寂。寂即师之师。贯而次之。其传授可知矣。有问师之道属。曰由四祖以降。虽嗣正法有冢嫡。而支派者犹大宗小宗焉。以世族譬之。即师与西堂藏甘泉贤勒潭海百岩晖俱父事大寂。若兄弟然。章敬澄若从父兄弟。径山钦若从祖兄弟。鹤林素华严寂若伯叔然。当山忠东京会若伯叔祖。嵩山牛头融若曾祖伯叔。推而序之。其道属可知矣。有问师之化缘。曰师为童男时。见杀生者。尽然不忍食。退而发出家心。遂求落发于僧昙。受尸(一作户)罗于僧崇。(一作僧藏崇)学毗尼于僧如。證大乘法于天台止观。成最上乘道于大寂道一贞元六年始行于闽越间。岁馀而回心改服者百数。七年驯猛虎于会稽。作滕家道场。八日(一作年)与山神受八戒于鄱阳。作回向道场。十三年感非人于少林寺二十一年作有为功德于卫国寺。明年施无为功德于天宫寺元和四年宪宗章武皇帝召见于安国寺五年问法于麟德殿。其年复灵泉不空三藏池。十二年二月晦。大说法于是堂。说讫就化。其化缘云尔。有问师之心要。曰师行禅演法垂三十年。度白黑众殆百千万亿。应病授药。安可以一说尽其心要乎。然居易赞善大夫时。尝四诣师四问道。第一问云。既曰禅师。何故说法。师曰。无上菩提者。被于身为律。说于口为法。行于心为禅。应用有三。其实一也。如江湖河汉。在处立名。名虽不一。水性无二。律即是法。法不离禅。云何于中。妄起分别。第二问云。既无分别。何以修心。师曰。心本无损伤。云何要修理。无论垢与净。一切勿起念。第三问云。垢即不可念。净无念可乎。师曰。如人眼睛上。一物不可住。金屑虽珍宝。在眼亦为病。第四问云。无修无念。亦何异于凡夫耶。师曰。凡夫无明。二乘执著。离此二病。是名贞修。贞(一作真)修者。不得动。不得忘。动即近执著。忘即落无明。其心要云尔。师之徒殆千馀。达者三十九人。其入室受道者。有义崇。有圆镜。以先师常辱与予言。知子尝醍醐嗅薝卜者有日矣。师既殁后。子出守南宾郡。远托撰述。迨今而成。呜呼。斯文岂直起师教慰门弟子心哉。抑且志吾受然灯记记灵山于将来世。故其文不避繁。铭曰。
佛以一印付迦叶。
至师五十有九叶。
故名师堂为传法。